我系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忠和他的博士生鲍建峰与化学化工学院高锦豪教授课题组合作,对高性能暗场磁共振造影材料的研究最近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8月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3, 4, 2266, DOI: 10.1038/ncomms3266)。
磁性纳米材料因其优良的磁共振成像造影能力,为快速准确地进行重大疾病成像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受到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目前,已有以Feridex®为代表的球形Fe3O4磁性纳米颗粒进入临床应用。但是由于其T2暗场造影性能较弱,检测中往往较难将人体自身存在的低信号区域与病灶部位区分,影响了对病灶部位诊断的准确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发展高性能的T2磁共振造影材料用于疾病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高锦豪教授课题组和陈忠教授的合作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研究背景,通过氯离子对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形貌合成进行有效控制,得到尺寸均一的内凹八角叉形状Fe3O4纳米颗粒。该类特殊形貌的Fe3O4纳米颗粒体现出很强的T2暗场磁共振造影效果,磁化率值可达679.3 mM-1S-1,是普通球状T2造影材料的5-6倍。进一步研究探明了该内凹八角叉形状氧化铁纳米颗粒提高暗场磁共振成像造影效果的机理:独特的内凹形貌可大幅度提高纳米颗粒的有效直径并增强颗粒周围局域磁场的不均匀性,从而有力提高了暗场磁共振造影能力。该研究不仅开发出一种高性能T2暗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更为重要的是为高性能T2暗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设计合成开辟了新的思路。
新闻链接: http://stinfo.xmu.edu.cn/s/33/t/118/1b/17/info138007.htm